為切實增強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展對象和黨員骨干的黨性意識,強化黨性修養,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持續優化黨員培養教育環節,于10月18日至11月30日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學習活動,嚴把黨員入口關。

完善課程體系,全方位深化認知。針對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黨員骨干再教育,制定分階段、有重點、立體化的課程。輕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新平帶頭主講“黨在延安十三年”專題黨課,突出黨史教育的引領價值;校組織部、校紀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位老師,圍繞黨的基本理論、黨章黨規、黨的優良傳統及“三創兩遷”大學精神等內容面向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作了專題報告。此外,還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解讀》《近年來我國社會主要思潮評析》等專題學習幫助黨員夯實認知基礎,堅定理想信念。

多角度強化群體認同和頭雁意識。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開班即把本、碩、博學生分配至各學習小組,課后學生在組內對學習內容進行無領導討論,促進思想碰撞和相互啟發。博20宋賀明表示,“小組討論環節”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可以暢談理想的地方,平時不愿分享的理想追求在這里可以盡情表達。此外,將黨員骨干培訓與短期集中培訓結合,用集中聚集形成“引力場”,積極利用“群體心理”,形成人才聚集的“正反饋”,培養政治堅定、思想過硬、勇挑責任的黨員骨干隊伍,發揮其“頭雁效應”,凝聚形成學生中的“先鋒隊”。

創新培養模式,激發學生內生學習動力。構建起以線下集中面授為主體、線上網絡培訓為補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大學生黨員入口關培訓模式。通過集體討論、分組討論、觀看紀錄片、黨性教育實踐活動、結業評議、小組報告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了“六個一”的學習環節,即一次文本閱讀、一次紅色觀影、一次集中討論、一次參觀、一次黨史競答以及一次微記錄交流分享。

開展沉浸式實踐活動,深層次調動參與熱情。通過課外拓展和社會實踐兩部分開展“沉浸式”實踐活動。課外拓展環節包含“三創兩遷”大學精神和談信仰兩個必選主題及一個自選主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通過參觀輕工業博物館、組織知識競賽、分小組主題演講和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拓展性學習,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理論知識。社會實踐環節主題為“服務群眾”,各學習小組通過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幫助菜鳥驛站整理貨架、為考研學子送祝福等服務活動踐行宗旨,增強奉獻社會的責任感。
(核稿:張乾隆 編輯:郭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