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陜西科技大學總支日前組織盟員參觀馬欄革命紀念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旨在增強我校民盟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促進民主黨派人士為我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馬欄革命根據地位于陜西旬邑,曾經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是近距離俯視涇渭、劍指西安的咽喉要塞,是很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是我黨我軍轉運戰略物資的必經之路。這里曾是我黨關中分區指揮中心,后來發展到中共陜西省委、關中地委機關駐地和首府。這里也是紅軍長征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為中華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和新中國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習仲勛、劉志丹、謝子長等革命先輩曾經在這里工作和戰斗。時任關中特委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在旬邑馬欄地區工作、生活長達6年時間。他深入農戶、發動群眾、擴紅支前,創建了“馬欄民主中國實驗地模范區”。毛澤東同志稱贊他“是一個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并為他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這里有很多記錄著他革命生涯的書信、器具,還有一棵習仲勛同志當年到馬欄勘察地形時親手種下的核桃樹。這棵樹齡近八十年的老核桃樹如今樹冠如傘,枝繁葉茂,默默地經歷著炮火的洗禮,見證著革命的勝利。魯迅師范學校、陜北公學、抗日榮譽軍人學校和陜甘寧邊區第二師范等4所革命學校曾經在此辦學,為中國革命培養了眾多治黨、治軍、治國的優秀人才。
看完了展覽,站在簡陋的窯洞和土房前,民盟陜科大總支的盟員們深刻的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辛,被革命前輩堅強不息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深深打動。
“民盟”全稱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民盟陜西科技大學總支成立于1987年,創辦之初只有三人,至今已經發展到近七十人,是我校各民主黨派中最大的一個組織。此次活動由主委王學川教授帶隊,共有26位盟員參加。
(核稿:牛育華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梁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