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推進大會在西咸新區召開,省委書記趙一德在大會上為“三項改革”綜合試點單位之一的陜西科技大學授牌。

3月31日,校長李志健接受陜西省電視臺采訪,《陜西新聞聯播》報道我校“三項改革”相關經驗舉措。
自我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行以來,我校搶抓發展機遇、創新工作機制、聚焦改革內涵,以深入實施一個學院至少對接服務陜西一個地市和西安市一個區縣重點產業發展的“一院一市”“一院一區”戰略為抓手,深度參與融入秦創原和各地市成果轉化分平臺建設。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在省實施方案下發后,學校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三項改革”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圍繞學校優勢特色和中心工作主動謀劃融入秦創原平臺建設,與“秦創原”工作專班形成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舉措。二是強化制度保障,學校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1+5的政策體系。“1”是《陜西科技大學落實陜西省“三項改革”實施細則》,“5”分別是《“雙一流”建設科技成果與社會服務貢獻激勵辦法(試行)》《陜西省重點產業鏈成果轉化創新團隊”組建實施方案》《社會服務及技術開發類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高等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技術市場科研團隊管理辦法》,不斷激發教師內生動力。三是強化平臺支撐,我校作為我省首批遴選的“三項改革”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先后與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理委員會和未央區人民政府共建2個“三項改革”綜合改革試驗區;依托我校技術市場建立場地面積為4600平方米的秦創原陜西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入駐高水平成果轉化團隊13支;在灃東新城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建立場地面積為1000余平方米的陜西科技大學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陜西糧農集團共建秦創原陜西糧農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與盤龍藥業集團共建秦藥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與西安翔騰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與微系統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與未央區人民政府、周至縣人民政府、延安新區投資發展集團、寧強縣人民政府、咸陽經開區管委會、宜君縣人民政府分別合作共建秦創原技術轉移分中心。此外,我校充分發揮學科科研優勢,圍繞陜西24條重點產業鏈,組建了新型顯示、乳制品、航空、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等11支成果轉化創新團隊,主動對接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推進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
目前,已有5支成果轉化團隊入駐秦創原總窗口,與盤龍藥業、西安翔騰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陜西糧農集團共建秦藥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微系統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和陜西糧農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與渭南市政府、延安投資發展集團等省內10余個政府單位和重點企業合作共建秦創原技術轉移分中心,實現全省地市重點產業對接全覆蓋,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新聞報道鏈接:
陜西日報: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推進大會召開
(終審:李曉 編輯:劉倩)